在国际经济状态低迷与国内经济增速回落的双重作用之下,市场似乎更加肯定二季度国内实体经济将会探底。在“内忧”与“外患”同在的情况下,政策的方向成为至关重要的因素,在“保增长”的同时进行整个经济结构的微调,尤其是对房地产等行业的微调可能会成为新一轮经济增长新的动力。外需疲软影响经济增长
日前公布的汇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(PMI)预览值从5月的48.4降至6月的48.1,创下年内新低,表明实体经济继续放缓。与上个月情况相似,这主要归因于新出口订单的继续恶化,该指标较上月下降了2.6,降至自2009年3月以来的最低值45.9.6月全部新订单也降至七个月以来的最低水平46.8.
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兼经济研究亚太区联席主管屈宏斌评论称,由于外需疲弱,出口增速可能会继续回落。同时,价格的环比下降和新增订单缩水均显示内需相对偏弱,而去库存的压力犹存。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影响未来就业的增长。
根据数据来看,6月新增业务增长放缓导致了产出增长低迷,新增就业不足,工业制成品库存增加。其中产出分项指数从5月的59.7降低到6月的49.1,连续四个月处于收缩区间,尽管第二季度的平均值(49.4)略好于第一季度(48.4).
值得注意的是,官方PMI与汇丰PMI因为采集样本的因素不同,会出现数据上的差异。但是有专家预测,官方PMI可能也会呈回落趋势。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预计,6月官方PMI会跌至50左右,甚至还存在破50“荣枯线”的风险;零售继续下行;上个月刚冲到两位数增速的出口也将重回个位数;工业增加值虽然会从前两个月的个位数增速首次反弹到两位数之上,只是这种反弹很可能主要季节性因素推动。
从本次汇丰PMI来看,经济仍处回落区域,而官方PMI或仍将进一步下行。从政策因素来看,目前的时点应与底部不远,也就是PMI或将已接近底部区域,但是从汇丰PMI与官方PMI二者差值来看仍认为目前经济的二元性较为显著,且呈愈发增大之势,那么政策因素或不能完全循老路而行,而对结构的顾及使得对经济后期受益于政策的整体效果并不确定,在中性的假设下,政策的托底功能可起到最为基础的效果。
政策效应尚待观察
汇丰PMI进一步小幅下滑,显示经济动能仍然不强。如果把视线放到今年下半年,业内普遍仍然认为经济增长的减速,以及通胀的走低已经为政策进一步放松创造了条件。来自政策的推动有望让经济增长逐步企稳,但短期内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能有多大尚待观察。
经济学家滕泰表示,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放松效果将会开始显现。而6月初这些刺激政策还未“发力”,市场需静候至6月末7月初,不应该因为当前数据低迷而过于悲观。“从5月份已经公布的多个经济数据来看,出口情况已经有所好转,之前政府获批的一些重大项目已经开始实施,5月份信贷规模是8000亿元,而6月份的市场普遍预期在10000亿左右。”
事实上,进入二季度以来,中国经济出现“三驾马车”同时减速的局面。中国政府自5月起出台一系列“稳增长”政策措施,6月上旬央行三年半来首次降息。一批重大项目审批提速对信贷需求带动作用将进一步显现,这部分贷款将在6、7月逐渐释放,信贷增速有望缓步回升。“货币政策还会继续放松,第三季度还将迎来一次降息,年内将会有2次以上的降低存款准备金的可能。”滕泰表示。
而之前公布的外汇占款数据显示,估计约有1500多亿人民币的外汇流出。这将给7月份的流动性带来压力,进而会影响信贷规模增长。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,“7月份是下调存准率的时间窗口。未来看,20%的存准率水平下调空间很大。”